阅读历史 |

第129章 内参(2 / 2)

加入书签

农民自己也会沤肥,但是他们使用的方法都比较传统,效果远没有经过专家改进的好。

养猪场刚建成的时候还没人买,但是等李耒让厂里的职工拉回去给家里人用过之后,看到那些更加茁壮的麦苗,养猪场外面马上就排起了长队。

“每年光是沼气节省的开支和粪肥提高的收入就不是个小数字,这也是提高附加收入的一种方法吧!”

从养猪场出来,又上车去饲料厂,到了饲料厂,王志纲已经有点麻木了,崭新的进口设备、素质超高的操作员,再次刷新了他对乡镇企业的印象。

当他问清楚这些技术人员的来历后,再次为李耒手段佩服不已,“利用这种方法招募高素质人才,也亏你能想出来。”

李耒趁机提了个小要求,“王记者,你回去写文章的时候,能不能加一句,就说我这儿迫切需要人才,要是有跟他们一样遭遇的,我这儿随时欢迎!”

“这对他们也是好事,有些人被大学开除确实可惜了,不过到时候能不能发,还得看领导的意思!”王志纲谨慎地表示了支持。

离开饲料厂,接下来去县里的化肥厂,育种基地牛逼的东西更多,但是现在还不适合让其他人知道,尤其是李耒现在还指望海兰蛋鸡为他赚钱呢,要是让海兰国际知道,肯定得断了自己的种鸡供应,所以暂时先保密吧。

前往县城的路上,王志纲又被路边的墙体广告吸引住了,连忙让李耒停车下去拍照。

“养猪想致富,惠农来帮助!这个广告词写得好,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也不知道是不是触发了他的天赋,王志纲对这几句广告词赞不绝口。

“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正大这样的国际农业巨头已经进来了,未来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所以市场营销这方面也一定要做好,让更多老百姓知道我们的饲料,这样才能卖的更好!”

“同时一家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光顾眼前是不够的,一定要有战略意识,我们惠农的战略就是科技为先、市场为王,两条腿一起走去,才能走的更快更远!”

“我们不光在村里刷了墙体广告,还跟文化局合作,放映队去乡下放电影的时候,也会播放我们的宣传片;另外最近又和铁道出版社、《故事会》编辑部签了合同,在铁道时刻表和《故事会》杂志上刊登了广告。”

“为什么不在报纸上、电视上打广告?这两种媒介影响范围更广吧?”王志纲就是媒体人,马上就发现了反常的地方,现在打广告也慢慢时兴起来,大多数企业首先选择的媒体就是报纸和电视。

“广告策划阶段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目标客户群体,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产品是卖给谁的,然后再根据这些寻找目标客户群体接受信息的渠道。”李耒给他科普道。

“我们的产品都是卖给农民的,现在有多少农民能看得起电视?又有多少农民有看报纸的习惯?墙体广告,他们走路的时候就能看见,看电影更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而铁路时刻表和《故事会》则是针对外出农民的......”

“确实是这样,我坐火车的时候,就看到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凑钱买一本《故事会》,你看完了我再看!在这上面打饲料广告,效果确实比报纸好!”王志纲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报纸、电视的优势在于权威性、传播范围广,等将来时机合适了,我肯定会在报纸上打广告,只是不是现在!”在人日和朝廷台上打广告,对销售的帮助暂且不提,对企业的形象绝对是大好事。

大家一看就会下意识认为,这家企业肯定厉害,要不然怎么能在这两家媒体上打广告。

“李老板,你今天算是给我好好上了一颗啊。”王志纲感慨道,然后把李耒刚才说的都记在了本子上,更记在了心里。

“市场......战略.....策划........”从柳树乡到县城的路上,王志纲嘴里一直不停念叨着这几个词,李耒的话似乎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到了县城,县里面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化肥厂等着了,新华社来了记者,当地没人陪同肯定不合适,之前采访的是民营企业,他们不方便出面,现在参观国营企业,那就没问题了。

好在他们清楚李耒的习惯,没有安排停产打扫卫生之类的活动,要不然李耒非得去找邢书望告状不可。

相较于养殖场、饲料厂,化肥厂可看的东西就少了些,不过也不是没有,采取租赁方式引进的新设备,和高校合作成立的研发部门,都给王志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这次来河阳简直太值了。

参观结束,接受了一番招待之后,王志纲就急匆匆前往中州,乘坐最快一班火车返回单位。

一到单位,把出差的工作汇报结束,就埋头研究采访记录,又花费几天时间精心琢磨,最后写出了一篇几千字的大文章。

把文章拿给社长看,社长刚开始还有些奇怪,你一个内蒙的记者,写关于中原省的文章干啥?

但是一看就控制不住了,最后经过慎重考虑,社长做出决定,“我帮你递给《经济体制改革参考资料》吧!”

《经济体制改革参考资料》后来会改名《改革内参》,这就是说李耒要上内参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