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一十五章 请求增援(2 / 2)

加入书签

作为突击部队的指挥官,陈良谟的一举一动自然是被后方的高级将领们所关注着,这个时间里,至少有五六具单通望远镜对准他以及他身边的旗语兵呢!

这个时候,钱进身边的参谋次长孙元化道:“陈良谟遭遇敌军大队火枪兵,请求火枪兵增援!”

实际上,这个时候钱进也是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陈良谟所发出的请求增援的旗语,他知道以陈良谟的性格,如果不是真的遇上了无法应对的情况,是不会轻易求援的,既然求援了,那么就应该是遇上了比较严重的情况。

陈良谟原本是山东的游击将军,为大乾所执,后因孔有德等人叛乱,屠杀了其家人,朝廷依然招降他们,而死心塌地的投靠了大乾。

此陈良谟非进士郎陈良谟,彼时大乾朝堂之上,也有一位文官,唤作陈良谟,浙江鄞人,原名天工,目前在寇烈手下任事,是一位颇有忠骨之气的御史大人。

而这位山东来的陈良谟,则是地地道道的武人,当然对于这种层次的武人,楚行是非常欢迎的,一出手便是乙等作战部队的副团长。

这位陈良谟副团长,其个人能力不错,也算是敢拼敢杀,而且头脑也可以,随着大乾的不断扩军,也曾经担任第五乙等作战团的团座。

而这个团嫡属于第三乙等作战旅,在淮安战役里立功甚大!

战后,楚行整编海州独立团,这海州独立团整编后的第二任团长,就是被当时的原第三乙等作战旅第五守备团团长陈良谟接任了。

对于高级降将,明王朝是深通恶绝,恨不得逮住了给陈良谟来一个凌迟,并且全都是抄家灭族,绝对是不会有任何的姑息,但是这样,也是让这些降将们反而是更加死心塌地的效忠大乾王朝,并和明军作战。

陈良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因为他们家族就是孔德友作为献给,送给崇祯的。

毁家灭族之仇,焉能不报?

当然了,这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而已,还有其他的原因呢,比如说无奈,比如说为了建功立业当开国功臣。

每个人的心思都不太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着他们率领贼军和朝廷官军开战!

甚至很多降将们都还是率领着旧部作战呢,这种情况在守备军里相当普遍。

不过在正规军里,降将们虽然也有,但是和陈良谟一样身居高位,掌控实权的却是不多。

陈良谟求援了,在后方的钱进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很快就是下令让第一甲等野战旅派遣第一步兵团上前支援。

不过也只是上前支援而已,那个小小的缺口实际上是无法容纳好几千人作战的,能够容纳几百人几乎就是极限的,但是围绕着缺口,双方大军却是云集了好几千上万人在作战呢。

真正能够靠前支援海州独立团的还是配属给三个突击营里的掷弹兵部队!

这三个突击营里,每一营都有着一个掷弹兵队的配属。

赵良友率领的第一掷弹兵队就是其中之一,而另外一支掷弹兵部队也是正在快速爬上废墟赶来支援。

接下来的作战,将会是掷弹兵部队配合海州独立团进行战斗!

又有一个掷弹兵大队的生力军冲上来后,该部和赵良友麾下的残部进行了汇合,在之前的一系列作战里,赵良友麾下的第一掷弹兵损失不小,已经是先后伤亡了二十多人,伤亡率已经是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五。

这个伤亡比例如果是放在普通火枪兵里,早就崩溃了。

但是作为大乾王师里最精锐的兵种,掷弹兵们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

他们的口号就是死战不退!

说起悍不畏死,他们比海州独立团的士兵们更加极端!

没有悍不畏死的勇气,怎么敢盯着敌人的火力一直上前到二三十米的距离投掷炸弹!

没有悍不畏死的勇气,怎么能够紧紧握住已经点燃了火绳的手榴弹,等待军官发出命令后才投掷出去,要知道这些手榴弹可是不用多久就会爆炸的。

单纯说勇气,大乾王师的掷弹兵绝对是全军之冠!

也只有这样的部队才能够在承受了百分之二十多的伤亡下,依旧顽抗作战!

而这也是为什么每次组织突击营的时候,都不是选用那些普通火枪兵配合重甲步兵们作战,而是使用掷弹兵。

因为普通火枪兵们根本就无法承担这样大伤亡率的作战!

两个掷弹兵队汇合之后,这支掷弹兵部队已经是拥有了一百八十多人的兵力,并且原来投光了手榴弹的掷弹兵们也是从战友的手中得到了一两枚手榴弹!

此时,赵良友擦拭了脸上的血迹,此时,他的脸上因为被明军的箭支划伤,流出了众多鲜血,但是他却是简单的擦拭了一番后,重新举起自己的指挥刀:“掷弹兵们,用火枪,用手榴弹告诉他们,我们才是真正的战场上的王者!”

“全体都有,列队!”

赵良友虽然只是第一掷弹兵的队长,但是按照大乾陆军的战场条例,除非有明确指令,否则临时整合的部队指挥权将会自动归属武勋最高者指挥,如果两者武勋相当,以部队番号靠前者指挥。

增援上来的是第二掷弹兵队,虽然武勋跟赵良友一致,但是论资历差太多,而且部队番号靠后,所以按照大乾陆军的战场条例,赵良友毫无争议的拥有这支整合之后的掷弹兵的指挥权。

除非上级有明确命令让他人出任指挥官!

赵良友看着队列已经初步形成,没有丝毫的迟疑就是下令道:

“掷弹兵,前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