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六十五章 烦恼的两位君主(2 / 2)

加入书签

刘存旭也是命苦,因为是寒门出身,确实没啥见识,除了四书五经之外,没有任何才艺,至于治国更是一窍不通。

观政许久,一直被吏部相不中,没法安排工作。

不过朝廷对于这种读书认字的人,还是相当呵护的。也给了他们机会。

那就是去军队的大熔炉里磨练。

而刘存旭一进入军队,就觉得如鱼得水起来,因为他发现,这些糙汉子比起那些文绉绉的同僚,好说话太多了。

而且自己脑子里那些高大上的故事,将士们爱听。

他也知道,自己手下这支部队,其实屁也不是,甚至连当初的治安军都不如,但是他就是要这么不断给袍泽洗脑。

他觉得起码大家要在心里,高看自己一眼,不然永远就是一群废物。

刘存旭扫视人群,在军官身后,是扛着样式纷杂,长短不一的火枪,拖着各式小炮的蓝衣兵丁,仔细看制服就是以前的跟先前的义勇差不太多,大概四五百人,这就是救民会民兵。

跟着他们的二三百灰衣人藤牌腰刀,都是海门巡警。

钱大龙从扬州回了老家,就聚众“造反”了,先是冲击海门县城,却被早已得了消息的海门知县击退。

虽然大乾的官员都是很向往功勋的,这位知县老爷亲自挥舞着大砍刀杀敌,很是硬气,如果不是手底下人拦着,非要上演一番什么叫做单骑踹营。

吓得造反的钱大龙魂儿都飞了,这大乾太邪性了。

怎么连文官都那么猛。

逃回自家老宅后,刘存旭亲自带队的一营大乾救民会民兵就赶到了,会同海门巡警一同捉拿他。

这救民会民兵,其实就是一群救民会的会员,训练而来,主要目标就是保境安民。

每营的编制,有大约六百人,因为靠近扬州兵工长,武器可以优先供应,武器全换为燧发枪,炮还只能用以前的小炮,训练也马马虎虎,没什么高标准,但对付贼匪该还是没问题。

“钱大龙聚盐丁灶户作乱,大王不忍大军踏苗扰民,我们禁卫军干的就是这种精细活!诸君,这是我们禁卫军初建的第一战,拿出你们的胆气来,让大王知道,咱们救民会出来的,都是好汉!”

刘存旭拔剑前指,神姿勃发。

“目标,钱家庄,前进!”

七八百人扬起杂乱烟尘,朝着钱家庄卷涌而进,队伍后方,几个黑衣人面面相觑。

“全是些一腔热血的救民会会员,往日里主要工作也不是训练杀敌,他们真能靠得住?”

“还有那些之前的卫所兵丁,怎么感觉更加拉胯了,连治安军都不如!他们平时干什么?种地么?”

“钱大龙那边也不过三四百人,还没多少枪炮,这样都打不过,什么禁卫军,也就没必要存在了。”

“别管了,真出了岔子,还有两个团的新兵可用。”

黑衣人嘀嘀咕咕间,前方已经传出零星的枪声。

“打个小庄子都死了几十号人,你这内卫兵也太孬了吧……”

几天后,楚行接到海门战报,不客气地奚落着楚子林。

“大王,说是救民会会员,实际上都是些会员骨干在操持,其余人马,先前都是些卫所的兵丁,散兵游勇罢了,能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临时回大王府述职的李岩为楚子林说好话。

“孤其实另有烦闷之事,他只是倒霉撞在枪口上罢了。立了国,却没皇帝,还用着崇祯年号,唉……”

原来楚行是另有愁怀,他正为寇烈定下的年号纠结,出于清晰而复杂的目的,寇烈建议沿用崇祯年号。

楚行只称了王,现在拉扯上崇祯年号,就像极了某个不服管教的藩国。

但寇烈却说,经过先前的弇山之战,加上大乾新朝的一系列善政,治下读书人已经开始转了心思。

但是读书人都是瞻前顾后的,对大乾新朝还不怎么认可。

用上崇祯这个年号,可以收收他们的心。反正还没称帝,就算别扭,也只是过渡。

“朕安,不必每次请安。陕西兵马粮草充足否!朕心甚忧,而在西北当用心备兵,朕还会派得力之人助尔!”

京师。

崇祯身体疲惫,连头发都花白了半数,但依然用尽回复文字。

西北的情况不容乐观,曹文诏被下了大狱,洪承畴被他调集到了京畿,那么西北就只能用陈奇瑜。

陈奇瑜虽然之前在西北担任高官,但毕竟不是武人出身。

而西北的那些头饿狼,一直阴魂不散,尤其是高迎祥,猖狂的很。

崇祯也很庆幸,当初调离了洪承畴时,留下了陈奇瑜这等能人,勉强维持局势,不然西北真的彻底乱起来,一群西北大汗,吹着唢呐,崇祯都觉得他们能一口气灭了自己。

跟西北之事相比,山东和南直隶的事情,就显得有些淡漠了。

崇祯作为君主,太清楚伪乾作乱和西北叛乱之前的区别了。

大乾已经开邦建制,但他已经自成一国,说到底跟大明已经成为两套不同的敌对体系,楚行想要成大事,只能一步步经营,所以不会过于冒进。

可西北的叛军不一样了。

他们是自己内部的祸乱,如果处置不好,这群人就会让大明如同得了急症的老年人,迅速离开这个世界。

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崇祯还是明白的。

所以他调了洪承畴以及大量的兵马防范楚行不假,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西北。

如今陈奇瑜已经在西北稳住阵脚,崇祯也开始选拔将才,将先前京畿战事之中,表现不俗的周遇吉,调到西北,联络兵马,拉扯起一支军队,配合陈奇瑜。

崇祯很清楚,这西北的战事,不是小毛病,现在已经顾不得什么杨鹤所言的元气说了,就必须乱世用重点,就必须一口气,杀杀杀。

只有源源不断的杀光了反贼,才能迎来片刻的太平,给自己喘息之机。

处理完西北之事来之后,崇祯才想起了伪乾的事情。

孙承宗不言而喻的已经告老还乡了,关键是乡还回不去,只能在京师赋闲。

而朝廷的精锐兵马,也真的是损失惨重。

所以到现在,具体该如何处置伪乾,让崇祯就很犯难。

此次围剿伪乾损耗的力量太过于惨重了,女真人也摸头了大明的底细,在辽东布置了大量的军事力量,说不定自己再次派兵南下,女真人就会派大军来进攻自己。

到时候自己南北受敌,很是不利。如今这朝政,可是很难支撑两面同时开打难料胜负之战。

楚行在扬州跟外部商人那帮盐商打嘴仗的时候,崇祯也在京师里左右为难,摇摆不定。

在他看来,楚行虽然已经割据,握快枪利炮,甚至还击败了朱大典。

可终究不会轻易进攻京师的。

楚行如果直接进攻京师,最后的结局无非就是让其他人坐收渔翁之利。

崇祯觉得,楚行这么迅速的崛起,应该不是这么愚蠢的人。

而且京师这里,重兵云集,依靠坚城防守,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

本想看看孙承宗和朱大典的本事,哪怕他们不能一口气消灭伪乾,但是起码可以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等到西北的战事有了眉目,在全力对付楚行。

但是弇山之战,外加弇山之战的诸多细节,已经关于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的诸多情报传回来,让崇祯连抽凉气,楚行麾下的贼军,战力真有如此强悍?

完全颠覆了崇祯对于反贼的认知。

至于前途如何,崇祯再度哭唧唧的问询了母亲的画像。

或许只有已经逝去的母亲,才能给他几分慰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