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3章 接触战(2 / 2)

加入书签

斥候们的战马越过溪流,溅起漫天的水,吐延芒结波的心不禁为之雀跃,他安然无恙,真好!她不禁低头向神灵祈祷感谢。

阿克敦勒紧缰绳,战马高声嘶鸣,他对黑齿常之高声道:“吐蕃人马上就要到了!”

“很好,回到你的位置去!”黑齿常之仿佛一块冰冷坚硬的岗岩:“吹号,欢迎客人!”

啊啊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阵阵号角声响起,引起阵阵回音,吐蕃人的身影出现在河对岸的坡地上,横队无穷无尽,矛尖犹如寒星,羌人少女的心不争气的剧烈跳动起来,一下、两下、四下,她不禁仇恨起自己来,为什么?仇敌就在眼前,自己难道害怕了吗?

吐蕃人并没有让唐军等待,随着阵阵牛皮鼓和号角声,吐蕃人的横列开始向前移动,与唐军一样,吐蕃人将步兵布置在当中,骑兵在两侧,而有些不同的是,吐蕃人的排成了三叠阵,一开始渡河进攻的只有

“好托大的吐蕃兵!”黑齿常之冷哼了一声,心中警惕之心却更盛了。这种三叠阵在古代民族的军队中其实很常见,比如古罗马人就将军队依照年龄和装备分为三列,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在冷兵器时代,大部分时候两军交战的阵线长度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太长,原因很简单,当时将领指挥军队的方式要么是鼓号,要么是旗帜,如果阵线超过一定长度,将军就根本无法指挥军队协同作战了。既然阵线的长度已经确定了,那么双方能够直接交战的士兵也有一定的上限,如果超出了这个上限,更多的士兵其实也只是在后面摇旗呐喊,没法真正厮杀。那么与其将所有的士兵一次性投入战斗,不如分成若干列,根据战况逐次投入战斗更灵活。

但也不是所有军队都能做到这种三叠阵的,首先这么做通常每一叠阵的士兵数量都会处于劣势,而阵中的士兵看到敌方数量比自己多的时候,必须能保持战斗的勇气和韧性,这就很不一般了。吐蕃人敢于面对唐军还摆出三叠阵来,说明其将领对自己士兵们的纪律和勇气非常自信。

吐蕃士兵的靴子踏入河中,溅起水,鼓声如雷,震的吐延芒结波头皮发麻,她突然有一种恐惧的感觉,自己真的能够向吐蕃人复仇吗?

最先开火的是唐军的“蝎子”然后是弓手们,至于那些宣润弩手,他们并没有开始射击,而是依旧保持原地不动,似乎像是一群雕塑。吐蕃人的行列不断有人倒下,但旋即被后面的人填补空缺,就仿佛一堵会移动的石墙,匀速向前移动。直到双方的距离缩短到只有大概五十步上下时,弩手们才开始射击,射完的弩手退后,开始用脚踩住弩前的铁环,用腰带上的铁钩扣住弩弦,然后站直身体,用腰腹之力将强弩拉开,最后装上弩矢。

面对如此强劲的强弩,吐蕃士兵的行列迅速出现了更多的缺口,虽然立刻被后继者填补,但那种泰然自若的气势也不复存在了,终于吐蕃人阵中传出响亮的号角声,连续三声。

“弩手退后,换大棒!”

随着号令声,弩手们散开,退入后面藤牌手的间隙,他们将换上顶端包裹着铁皮的大木棒,准备混战时投入战斗,而藤牌手们先向扑过来的吐蕃人投出一排标枪,然后排成一道紧密的盾墙,顶住了吐蕃人的冲击。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的将军们都一致认为短兵相接是各种战斗中最残酷,也是最考验士兵勇气和坚韧的一种。而吐蕃人就是凭借这个击败一个个敌人,将自己的帝国从青藏高原西南一隅扩张到从印度河到北方草原的广袤土地的。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竭力劈砍撞击着前面的盾墙,试图将其冲开一个口子,冲破敌人的阵线,然后追亡逐北,砍杀敌人的溃兵。

从他们过往的经验看,这个过程应该并不长,很少有人能够抵挡这种猛烈的进攻的。但这一次,情况好像有些不对。对面的盾墙有着出乎意料之外的坚韧,他们相互用盾牌掩护,并不时从盾牌的缝隙刺出,将己方的勇士刺死,而己方的进攻大部分都徒劳无益的消耗在那面盾墙上了。

吐蕃阵中的号角声再次响起,

“阿克敦,沙吒相如,你们几个上马,领骑兵从两翼冲出,侧击敌阵!”黑齿常之大声道,他很清楚再坚强的盾墙也不可能无限制的抵抗冲击,战场上对抗进攻的最好办法不是防守,而是巧妙的反击,吐蕃人这种横列的弱点就是两侧,只要骑兵出现在战场上,步兵本能的反应就是收缩两侧,防止敌军骑兵的侧击或者迂回。

随着唐军中军大旗的晃动,数百骑从唐军两侧涌出,他们以极快的速度绕过了吐蕃人

“好,这些吐蕃人还真有两下子!”黑齿常之赞道,直到热兵器出现前,冷兵器步兵对付骑兵迂回的办法其实都大同小异,都是两翼收缩,横队变纵队,组成一个类似于空心方阵的阵型,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在混乱的战场上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不光要出色的指挥官,士兵们的勇气和纪律也是不一般。

随着吐蕃人后阵的号角再次响起,吐蕃军的

祝大家520快乐,读者都成双成对,事事顺遂,长乐未央!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