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6章 超越新的方式色彩(1 / 2)

加入书签

油画专业的教室。

师生之间的讨论,十分热烈。

严老师担心学生们再次陷入模仿的道路,就提出了几个建议。

观察联想:观察现有的物象,把它的颜色和造型进行进一步的想象。突破它原本的颜色,或者进行大胆的颠覆。

无论什么样的方法,最终要呈现出合适的画面效果。

“我记得,我读大三的时候,有一天,下了大雪。我在宿舍,看着外面的雪景,我突然就不想去画室,就是想看雪景。看累了,就睡觉,睡足了,才去画室。

我看到我那帮同学,都在勤奋的作画,但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儿。”

老师轻松的语气,让学生们发出哄笑。

“我的观点是,要么不画,要画,必须不一样。”

因为严老师的讲述了一些打破常规,但是成功的案例,调动起学生的情绪。

很多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创作。

严老师宣布下课,让学生们自行去寻找素材和灵感。有的学生留在教室,向严老师请教问题,有的学生已经背起画具,准备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或者去找灵感。

姜哲也很受启发,但是,走出教室不久,很快就冷静下来。有句俗话说得好,教的曲,唱不得。无论多么兴奋,但老师的启发,无论多么有启迪,学生最终要解决两个问题,画什么?怎么画?

这不是一冲动就能完成的事情。

几个同学正在商量要去哪里写生。

有人看到姜哲,就说道:“姜哲,我们打算去海边,你要不要去?”老师的话,让部分学生彻底放开。

“我先去图书馆看看。”姜哲还没想好创作思路。

问话的人对姜哲挥挥手,示意告别。

他的绘画水平不错,但在班里,之前一直被付敏几个人压着,没能像高中时期那样被人瞩目,一直悄悄努力。

如今听了严老师的课,顿时感觉自己找到了方向。之前的作业就算了,如此自由的创作,还能比不过你们。

走向校门的时候,心情越发愉悦。

有类似想法的人,不止一個人。

严老师和班长最后走出教室。

此时,一位研究生过来找严老师。

等班长离开,研究生说道:“老师,我刚才来过,您现在越来越会调动情绪。我看好多学生走出去的时候,特别兴奋。”

严老师笑而不语。

研究生继续说道:“我想起第一次听您讲课,听的时候觉得很明白,但到了自己动笔的时候,似乎又糊涂了。”

严老师说道:“限于天赋,真正能找对路的人,并不多。”

姜哲走向图书馆途中,付敏和牟星,以及另外两位同学,陆续赶过来。

几人边走边议论。

付敏说道:“我听课的时候,觉得很明白,但是离开教室之后,突然又糊涂了。不知道要画什么?”

姜哲也有同感。离开气氛热烈的课堂,很多人逐渐冷静的下来。严老师的课,让人听的过瘾,但是,最终还是要创作。

去图书馆也只是寻找灵感,不能模仿。很多画家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创作方向,所以画家当中才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现象和作品。

同行的一位同学说:“我听的时候很明白,但现在感觉更糊涂。以前不管是模仿还是怎么创作,都有方向,现在”

牟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姜哲说道:“冷静一会儿,去看看书。创新,不一定把自己的基础全扔掉。如果不行,咱们就当缝合怪。把两个甚至三个流派的东西融合到一起。”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想的。历史上有很多画家,就是这样成功的。

来到图书馆,几人分头寻找自己想看的画册。

姜哲找到法国印象派画家的画册,开始翻阅学习。

这一节课的课题是研究色彩。严老师是从印象派开始,讲述色彩。此外,姜哲在巴黎时,看过一些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还有印象。所以,他想学习这批画家对色彩的变革方式。

姜哲始终记得,情感表达的重要,所以,尽可能找与自己和生活接近的题材。最终,找到毕沙罗一幅作品蒙马特大街。

表现当代都市的题材,与他的生活接近。他研究这幅画的创作背景与画面细节,试图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毕沙罗以蒙马特大街为素材,创作了十几幅作品,表现了不同时间的城市街道。

他重视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捕捉瞬间额光影效果。画面中,有特别细腻的表现,也有模糊的轮廓线。

姜哲还关注,画家如何在画中表现巴黎的繁华与浪漫,如何表现城市文化气质。

他想象画家创作时的状态,思考的自己面对同样题材时,会如何处理。

在思考过程中,隐隐约约的摸到一点感觉,每次想把这种感觉定住,却又抓不到。

他放下书籍,准备出去转转,希望找到灵感。

姜哲驾车,在熟悉的街道和比较知名的景点兜风、闲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