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切开始了(1 / 2)

加入书签

《京华时报》头版头条:《甘相公秉公审案,契丹人命丧府衙》。

开封当真有个甘青天了。

茶楼瓦舍之内,到处传的都是甘青天的光辉事迹,从曹家国舅爷的事情说到邕州剿蛮人,还有什么泉州镇胡番,再到今日不惧辽人为民做主,还把契丹人打死在了府衙之内。

没有什么比这些事情更具有传奇色彩了,没有什么能比把契丹人打死更让汴梁百姓觉得解气的事情了。

说书人编起故事,那是不遗余力,话本里的甘奇,已然成了一个铁面无私、不惧强权的典范人物,前面古人不多,后面来者还无,当今天下,就属甘相公一人。

茶余饭后的故事里,透露着百姓对于辽国的憎恨,也透露着百姓对于国家崛起的希望。

甚至甘家的家门口,时不时还会出现一篓子鸡蛋、几位肥鱼的礼物,送礼之人连名字都不留。

道坚书院里,最近正要再次开门招收学子,一座山都被人给围了起来,为了维持秩序,相扑场的那些相扑手都被抽调到书院去看门了。

但是甘相公自己,却已经出发去了河北,还拿了皇帝圣旨,如果要出使辽国,甘奇的使节名头都已经封好了。

雄州城池,大宋的门面,后世“雄安新区”的所在地。这里城池雄伟,旌旗招展。

辽国使节萧扈才刚从这里出关不久,甘奇就到了雄州。

甘奇在雄州有大生意,往汴梁一去一回两三个月,竟然积攒出来的两千多匹马。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世界。走私这种事情,永远都有人做。

哪怕是辽国严令不准马匹出境,但是马匹依旧还是能从辽国运过来,这个运一匹,那个运个匹。

若是再多猜测一些,这些事情里,肯定还有辽国底层的边军参与其中,分享利益。

有钱永远都能使鬼推磨。

宋人会因为钱向辽国走私,辽人也会因为钱向宋走私,而起做这些走私的还都是汉人,辽国的边军之中,也有无数汉人。

至于说宋人会不会用这些马来攻打辽国,这种假设是没有人当回事的,也没有人会去相信,也就不必担忧。

辽国不打送国就已经是神仙保佑了,宋国来打辽国?这就是一个笑话。

天太冷,越往北越冷,便是到得辽宋边境这种地方,冬天最冷的时候也能有零下十几度。

甘奇官服里面穿了一件棉袄,正儿八经的棉袄,棉花做的棉袄,御寒效果比其他衣物提高了几个档次。

只是人看起来会有些臃肿。

河北两路经略制置使的衙门,临时就安置在了雄州知州衙门里。

烤着炭人,正儿八经的圣人之地,正儿八经的名士大儒,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不会太过严重。至少不会像狄青那么严重。

不过甘奇自己倒是想得开的,他甚至把军汉待遇与军备上花出去的钱当做一种投资来做,投资理财,也是能赚钱的。

比如,真的把燕云十六州攻下来了。那这利益就太大了,如今辽国的贵族大多都住在燕云十六州,甚至辽国的皇帝一年大半的时间都不在关外,而是在燕云。这些辽国贵族的财产之多,不用去计算。只要燕云攻下,这里面能赚多少钱,那就看甘奇自己的运作了。

所以甘奇舍得投入,有付出有回报,甚至甘奇不遗余力,哪怕花光自己最后一分钱,他也要把这支只有两万五千人的军队打造出来。

氪金,就会变强,亘古不变的道理。再加上是给狄青氪金,那就是强上加强。

甘奇一个字,舍得。

狄青却不那么舍得,说道:“甘经略,你如此拿私财来贴补军费,怕也是杯盏车薪啊……”

狄青,不了解甘奇到底多有钱。也不知道甘奇从汴梁出来的时候,到底找多少人借过钱。

甘奇大手一挥:“狄相公不必多言,只管花,花光了,卖田卖宅,也要把军队操练好。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河朔更是出英雄的地方。这些河朔青壮,燕赵之民,定然不能教我失望了。”

甘奇期望很大。

狄青陡然感觉到了压力,点头一语:“甘经略放心,此事老夫必然竭尽全力。”

狄青练兵,甘奇是放心的,狄青毕竟是那打得党项人满地跑的存在,若练兵不行,岂能有这个战功?

甘奇不相信那些把后世练兵的办法拿到这个时代来用的歪理邪说,兵器都不一样,打仗的模式都不同。练兵的方向也不是一回事,生搬硬套的,不会出成绩,只会出问题。

甘奇自然就不认为自己在这个时代练兵会比狄青强,这种专业上的事情,就得专业的人来做。

甘奇说完这件事情之后,又道:“近来榷场可有什么问题吗?”

知州张利一开口答道:“不曾有什么问题,只听闻前几日辽人抓了一些走私犯,当街斩杀了,所以最近运马过来的人变少了。”

辽人还是干活的,已经走私了两千多匹马,自然得要明正典刑,杀鸡儆猴,抓几个人来杀了也属正常。有了两千多匹马,其实已经超出了甘奇的预想,不过还是多多益善。

“到时候我再把价格抬高,吸引辽人走私马匹过来。”甘奇如此说着,只要想走私,一两匹马,在辽宋广袤的边境线上,怎么都有办法过来。

这与走私粮食不同,随便走私一匹马,就能赚大几十贯钱,能买几亩土地,马这种东西还自己能走路,不会给赶路的人造成负担,相反还能载着人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