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7章 南下平阳府(2 / 2)

加入书签

虽然大名府筹集了很多粮食,要想从潞州、辽州运来太原府,需要消耗大量民力,好在此时已经秋收,各地有许多民力可以召集,实在不行,也可以出些钱,让商贾参与粮草运输,据说效果不错,他们运送粮草的效率比军队自己征召民力运送高很多。

大名府到太原府路途遥远,北伐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说不得要让商贾参与了,这些钱朝廷应该出的起。

慎重考虑之后,辛弃疾派人迅速赶回大名府,协调粮草运输问题。

另一方面,北伐军在忻州、太原府大肆征收粮草,地主、大户家的存粮余粮几乎被强制征购一空。

但在强制征购的同时,安抚司也给了他们征购收据,并承诺他们,一旦中原的粮食运至河东,他们便可凭借手中的征购收据以同样的价格购买同等数量的粮食。

因为这条政策的存在,地主、大户虽然不是很情愿在战乱之时出售粮食,但还是没有多少保留的将他们的粮食从粮仓里搬了出来。

在潞州、辽州、大名府的粮草尚未大批量运到太原府之前,太原府、忻州本地征购的粮草解决了北伐大军的燃眉之急。

太原府,介休。

就在粮草物资运到介休之后,薛望随即率领五万北伐军开关南下,沿汾河直扑霍邑。

北伐大军至,霍邑几千守军望风而逃,大军紧随其后,奋力追击。

不日,大军便沿汾河赶至洪洞县。

洪洞县距离平阳府不过五十里,地处汾河河谷河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几十年来未经战火,人口众多,一个县便顶太原、忻州数县。

大宋北伐军攻占太原府、忻州的消息,即便介休封锁,最终还是传到了平阳府。

平阳府金军曾经组织过对太原府的进攻,无奈介休在宋军手中,有重兵驻守,几次三番,难以攻破,便放弃了北上的打算,他们认为大同府不会坐视太原府丢失,定会从关外调集精兵强将入关,重新夺回太原府,打通整个河东通道,于是便将北上支援的主力调回平阳府附近。

在他们看来,只要坚守平阳府,等待大同府派遣援军入关,到时候南北夹击太原府,宋军将避无可避。

所以,洪洞县便是金军防守平阳府的第一条防线。

大宋北伐军直奔洪洞县,探知一万金军收缩于城内,便逼近城外三里,安营扎寨,组装攻城器械。

洪洞县虽是大县,但却不是久战之地,城不高,墙也不厚,易攻难守。

但由于平阳城还需要时间调集军队,部署防御,便不得不派遣守军在洪洞县迟滞大宋北伐军。

五天后,待北伐军休整准备完毕,日上三竿之时,薛望一声令下,大军四面齐攻洪洞县城。

半个时辰之后,北伐军攻破南城门,将士冲进城内,展开巷战。

南城门丢失,东、西、北门守军闻讯,斗志立失,听闻东门攻城宋军不多,便打开东门,蜂拥而出,向东逃窜。

守城金军逃离,洪洞县城顷刻落入北伐宋军之手。

而从攻城力量薄弱的东门向东逃窜的六七千金军并没能安然逃脱,就在他们亡命奔逃十余里之后,便陷入北伐军提前布置的包围圈中,全军覆没。

洪洞县一战而下,城内囤积的粮草物资,自然落入北伐军手中。

守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当天便传回平阳府,留守府上下大惊。

平阳府四十多年没打过仗了,守军从统兵将领到普通士兵,几乎都没有实战经历,四十多年来,宋军从来就没有进入过平阳府,守军没有打仗的机会,和平消磨他们的战斗力和作战的勇气。

不等留守府令下,平阳府附近四万金军全线收缩进平阳城。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周边百姓四散而逃,逃往东西两面的大山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