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5章 身份互换(2 / 2)

加入书签

颇为幸运的是,赫尔曼口中此番一时激动而口不择言的话语倾诉对象是马拉申科这样的“另类”,倘若是换了其它苏军军官亦或是政委的话,赫尔曼此刻除了躺在地上脑门冒血以外没可能再有别的下场。

在后世那个资讯发达时代的网路上,赫尔曼口中方才的那一番话语只能说是再平常不过。

a国的领袖发动举国之战灭了邻居b国的zhèng án,夺了他们的粮食、物资、人口、金钱纳为己用,用以治癒本国在战争中所受的损失和创伤。并用这些掠夺来的东西和财富,将战前许诺给国内上层阶级和大资本家们用以募集战争资金的口头支票和承诺好处一一兑现。

最后再拿出来一部分掠

夺来的资产改善民生,让人民切身实地地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好处,将对战争的疑虑和不满转化成歇斯底里的狂热支援,乃至于是对领袖一人的绝对效忠。如此这番一片利好的大背景下想要发起下一场战争,还有什么理由能让国内产生反战情绪?人民对于战争的渴望甚至比领袖本人还要来的更甚。

灭了邻居b国全境将其纳入自己旗下的地图之中,发动这场战争的a国最高领袖对于原本的b国人民来讲绝对是十足的罪人,是破坏了自己一切幸福安稳与祖国存在的罪魁祸首。

但对于因打赢了这场举国之战而晋陞为战争最终受益者的a国人民而言,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并将战前许诺的好处全部一一兑现的领袖,却又绝对是民族英雄而无出其右,至少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如此认为并选择继续狂热支援他们的领袖。

至于邻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不好意思,那关我何事?

从部落为界到以国为界,用战争写历史的人类从来就不是一群为了他国人民幸福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物。而希特拉正是把握住了人心的这一黑暗点后,藉助各种物质上的好处和精神上的慰籍与满足将之转化为实现自己目标与理想的工具。

希特拉最大的特点不是在于其tu shā了多少生灵,也不在于其所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打出了多么辉煌的战绩。

自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希特拉即是第一个同时也是唯一一个敢于将种族主义升华地如此彻底,并丝毫不假遮掩地将之完整呈现于世界面前的人。即便是到了希特拉死后的后世二十一世纪,也依旧有众多的膜拜者甘愿信奉他那一套说辞并大肆鼓吹讚扬。

受余威波及的后世都尚且如此,在希特拉风头正当年的第三帝国辉煌全盛时期,能够像赫尔曼少校这样在信仰之中尚且还残存着一丝理智的人已然不多。

在后世里已经见惯了太多此类说辞的马拉申科对于赫尔曼的表现并不感到意外,在这个疯狂而又充斥着狂热信仰的时代,赫尔曼少校的言行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