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四章 租庸调法(2 / 2)

加入书签

“以后没有我的允许,这样的驾车法今后不准再用!”

王邵板着脸丢下一句话,也没理垮下脸来的马汉,便摇摇晃晃进了户部大门。

王邵前脚刚跨进大门,曹兴几人便齐齐望了过来,见是王邵到了,便第一时间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往他这边涌了过来。

“哟,今日这是怎么了,人居然这么齐?”

一阵寒暄过后,王邵望着诸人有些奇怪,平日里他们点完卯就该干啥干啥去了,今日怎么好像在等自己似的。

“这不,都在等大人您嘛。”

不出所料,曹兴立马接了口,他在户部算是老资格了,很自然的就能代表诸人发言。

“不对呀,户部近日可没什么大事,小事儿你们自己就能决定,为何要等我?”

“呵呵,若无大事,咱们也不敢打扰大人您呀,这不,眼看就要秋收了,咱户部也开始征税了,这程序是按往年的习惯来,还是另辟蹊径,这可都得询问过大人您的意思,我们怎可越俎代庖啊。”曹兴微笑道。

“对对对,老曹说的对,下官们怎敢越俎代庖。”众人附和道。

王邵暗暗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虽说离真正的秋收还有整整两个月,但考虑到古代交通和信息的不通畅,提前两月做好准备也无可厚非。

“往年是如何办的?”王邵毕竟上任不久,特别对税收这块更是一知半解,遂开口询问道。

秋收后的征税,绝对是户部的首要政务,也是朝廷的大事件,涉及到各方各面,原本是应该由户部尚书亲自牵头,如今尚书之位暂时空缺,连后补都没有,所以只能由王邵这位户部侍郎来定夺了。

曹兴几人围着王邵你一言我一语,叫王邵听得晕头转向,好在他智商在线,等将这些收集到的信息理顺,他算是勉强听了个懂。

大唐如今的税制叫租庸调法,租,就是指田租,庸,便是指徭役,调,则是上交土特产,而户部要做的事情也不复杂,便是按户籍上的人头去征税。

“你们是说,户部年年是按户籍上的人头征税?”王邵已经明白了,难怪李世民穷成这样。

见王邵眉头深锁,曹兴下意识反问道:“怎么,大人您觉得其中有何不妥之处?”

众人也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古来皆是如此这般运作,为何王邵却表现的十分不满。

王邵当然不满了,他沉思了片刻便开口:“按人头收税也不是不行,但首先要确保我们户部的户籍资料足够完善,其上的信息也是第一手,百姓的生老病死每一笔都得注清楚,打个比方吧,原本是五口之家,今年突然遭遇了不幸,只留下一对孤儿寡母,因为我们手上的户籍资料不完善或者更新不够及时,从而导致这对母子要交五人份的税,你们想想这可行吗?还有,大把没定下户籍的流民该怎么办?而且你们想过没有,这样做只会让贫富悬殊越拉越大,对于富人,按人头征税对他们来说便是福利,那是九牛取一毛,毫无负担,但对于难以维生的穷人来说,却是一个能压垮他们的重担,说是一张催命符也毫不夸张。”

众人一愣,盯着王邵久久不语。

王邵一咬牙道:“这种税制看似公平,其实只流于表面,而且户部的税制种类繁多,若一项一项按人头收取,我们户部的人岂非得累死,得改,必须得改,回头我就写章程去!”

“朝廷春秋两收,一年间忙也就忙三四个月,其实也还好啦,大人,我们真不嫌累,皆是分内之事嘛。”

曹兴一脸尴尬说着话,其实心里想说:“改?大人呀,你行行好吧,先不提改革税制有没有阻力,万一将事情给办砸了呢?你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我们都一大把年纪了,真心伤不起呀。”

众人与曹兴皆是一个想法,纷纷表示还是维持现状的好,照老规矩办。

说实话,他们现在后悔死了,早知道王邵有这么大的意见,就不该来问他,还是偷偷越俎代庖的好,这不,现在他们有种将要摊上大事的感觉,满头的冷汗直往外冒,擦都擦不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