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少女心性的她(1 / 2)

加入书签

韦妃,名珪,表字泽,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有表字的女子,那基本都是高门淑媛。

恰恰韦妃的确名副其实,她出身京兆杜林县,乃宗家长房之女,而韦氏一族在京兆地区非常之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整整跨越了好几个朝代。

韦氏一族从北朝开始发迹,韦贵妃的曾祖父便是北朝时周国名帅韦孝宽,其祖父韦总则是周国骠骑大将军,到了隋朝,她父亲也就是韦总长子韦圆成,被赐开府仪,袭爵郧国公,位同三司,官拜两州刺史。

牛吧,不止如此。

韦贵妃的两位叔叔也不平凡,大叔叔韦匡伯在隋朝时,官拜尚衣奉御,封爵舒国公。

王邵估计这位打仗应该不行,拍马的技术肯定不差,这一门两国公的情况,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再说这小叔叔,叫韦圆照,尚了隋朝的丰宁公主,就是俗称的驸马爷,只要是驸马照例驸马都尉是跑不了的,这也是惯例。

这一家子,俩国公一驸马,简直牛的飞起,可惜,隋朝终被杨广折腾坏了。

但随着李唐的崛起,韦氏一族依然十分坚挺,这里面,当然也少不了韦妃的牺牲。

韦贵妃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骨子里那是流淌着武人的血统,不但能文,更能武,就堪比男子的高挑身材,若是披上战甲,不输几百年后的杨门女将。

历史上,韦珪能以二嫁之身(早年丧夫)被李世民选为贵妃,不得不说,是有其政治考量掺杂在其中的。

举个例子,长安当地百姓就编了一句俗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长安百姓对韦氏一族的敬畏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莫名其妙来到了贞观年间,王邵最大的愿望,除了见一见传说中的贤后长孙氏,这位韦贵妃便是他第二个想见的人。

韦妃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自出生到她生命的尽头,那是历经了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足足五位帝王,可谓是见证了朝代的兴替,阅尽了人世间的潮起潮落。

这样一位女子,能不叫王邵心驰神往吗?

一进门的王邵就这样目不转睛直勾勾望着她,面色微红,即便此刻她依旧蒙着面纱,但那种穿越了千年才有缘得见的激动之情,那是难以用语言去表达出来的。

韦妃则是一脸不解,面对眼前男子直勾勾的眼神,不禁闪过一丝羞涩,继而是一脸的温怒,那是咬着字眼高声提醒道:“王太医,你究竟看够了没有!?”

“啊?啊哈哈,看够了,看够了,那什么……”王邵被主人当场抓包,尴尬的舌头都差点打结了。

尴尬至极,却是急中生智,随即拎起了手边药箱,一边展示一边解释道:“请娘娘恕罪,治病讲究个‘望闻问切’,下官也是急于求成,一时间忘了礼数。”

这么一听,韦贵妃才舒展了紧皱的眉头,牵强一笑:“呵,大概本宫也是在这屋里闷久了,心绪不宁,这没来由的便朝你撒气,王太医可千万别心存芥蒂啊。”

王邵连忙摆手:“自然不会,娘娘能率性直言,对医治小疾,只有益处,绝无害处。”

“这还是小疾呐?咯咯咯……本宫观王太医年纪轻轻,却未料到居然这般能说会道,如此宽慰本宫,本宫那便信以为真了哦,若到时候治不好你口中的小疾,你就不怕被本宫问罪吗?”韦贵妃顿觉眼前的男人十分有趣,这天花之毒放在他嘴边,怎么就成小疾了呢?

答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他手上却有两把刷子,能妙手回春搭救自己,第二种,属于眼高手低之辈,只会夸夸其谈,不是有句老话,半桶水才咣当响嘛,想来此人医术也高明不到哪儿去。

就冲他进门直勾勾打量自己的失礼行为,韦妃在内心中,更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王邵也没急着争辩,而是恭敬行了一礼,遥指屋内卧榻道:“娘娘,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即便是小疾,若不及时医治,来日也会酿成大病,方才某粗略一观娘娘气色,娘娘属于初患,若处理得当加之平日里多多注意,绝不会危及娘娘之性命,烦请娘娘回榻上安躺。”

“好了又能如何?病不避医,本宫也不瞒王太医了,染上天花必然出痘,本宫已然破相,如今只得以面纱遮丑,即便是好了,又如何还有脸面去见陛下,罢了,这后宫,也呆腻了,王太医现在折返还来得及,本宫也不想太医得那无妄之灾。”

王邵先是一愣,随即释然,想冷宫的消息必然闭塞,若让韦妃去宫外转转,定然会发现长安街道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源源不断的牛痘疫苗正一船一船往全国各地运去呢,当然,还有王邵写给孙思邈的那套防疫防病的处理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