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2 / 2)

加入书签

“山林我们回头再看,先去看看住处,后宅一共五座院子,你们自己分配。”

柳宅的后院设计得独具匠心,以占地八亩的山林为心,周围环绕一条小河,然后五座院子像五片花瓣一样分列山林四周,然后最外围一条走廊将五座院子连接起来。

这里没有东院,张三娘母女当然也要住在后宅,然后主妇朱佩住在主院,旁边是欧阳倩的院子,还有两座空院子由剑梅子、阿雅和四名女护卫居住,再加二十几名丫鬟仆妇,整个后宅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这次范宁在宋城县本地只招募两名熟悉路况的车夫,其余近四十名家丁仆妇都是从京城带来,由大管家刘敬和管家婆吴氏负责。

三辆大马车和十几匹马已经在前一天走陆路送来了。

当然,跟随范宁一家过来的,还有范家和朱家的产业,朱氏钱铺准备在应天府再开三家,另外由天子赵祯题名的石珍石馆也将在宋城县开一家分店,还有朱楼也会在应天府出现。

搬家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主要是大量的行李需要分拆,还要逐渐购买很多物品,不过好在从平江府过来时的大部分行李都没有拆开,又直接送到应天府,省去了很多麻烦,不过算是这样,他们至少也要收拾半个月才能安稳下来。

相搬家的烦恼,新任通判王安石的任却快速得多,第二天他便全心投入到政务去。

王安石是典型的工作狂,每天天不亮来到官衙,要到天黑尽才肯回家,一连几天,他都全身心投入到了解应天府的各类书资料之。

范宁并没有像前任通判杨渡那样大权独揽,他和杨渡之争并不是为了权力,而是派系之斗,王安石是富弼的人,和范宁是同一派系,他当然不用给王安石穿小鞋,范宁甚至把大部分琐碎的政务都丢给王安石,他只抓一些核心事务,如银钱、粮食物资的收入分配,如两千乡兵的粮食物资供给,如府衙直属田宅的管理,如官吏的考核等等,这些核心事务他也是交给两名幕僚公孙玄策和张博。

只有一件事是范宁亲自抓,没有交给两名幕僚,那是军队调动、巡防。

至于王安石的事情多了,六曹日常政务、教育、治安、修桥铺路、受理民事诉、下级各县和司路司的应对等等。

这天午,范宁请王安石在宋州酒楼吃午饭,这也是王安石任几天来,两人第一次坐下吃饭。

“介甫兄的家人打算什么时候接来应天府?”

王安石的妻儿老母都在京城,现在身边只有一名侍妾照顾他的起居。

王安石是一个孝子,他的亲生父母葬在京城,现在的母亲是他父亲的继室,但王安石依旧视之如生母,极为孝道,去哪里任首先都要考虑怎么安置母亲。

“官宅还在收拾,等收拾妥当后,再把老母和妻儿从京城接过来,估计至少还要半个月。”

“最好能天热前把家人接来,京城的夏天太热,应天府虽然也热,但官府有足够的冰块储存,有官府照顾,至少会好过一点。”

王安石点点头,给范宁斟满一杯酒,又道:“司录参军一职目前空缺,影响较大,有没有合适人选?”

司录参军一般是知府提拔,然后报吏部备案,这个职务是衔接知府和通判的关键节点,主要作用是协调通判和知府的职权分界,所以这个职位相当重要,最好是能得到双方认可。

范宁一直在考虑这个人选,他沉思片刻道:“吕惠卿如何?”

吕惠卿和王安石关系极好,又得范宁欣赏,加之个人能力出众,确实是一个最好的人选。

王安石点点头,“他确实较合适!”

实际,王安石打算在应天府推行他的变法方案,虽然他拿不定范宁的态度,但至少范宁和他的改革计划渊源颇深,不会强烈抵触,加吕惠卿的协助,在应天府推广变法会是一个很好的示范点。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