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七章 巡山(上)(2 / 2)

加入书签

他转了一圈,变相地将这些妇女一起撵走,才离开桑园,地势更高亢。

刘梁村与北边的孙岭村位于一片很大的山洼地区,山洼呈弯月形,四面环山。所谓的山不过是一个个稍高的土岗子,高者不过四五十、五六十米,还不泛几米高的小土坡。

山洼也不是平的,虽然刘梁村与孙岭村的祖辈将黑水河以及几条稍大的支溪周边土地平整出来,余下的皆是坡地。只不过这些坡地与四周的“山”相比要矮小不少,皆只有几米高,最高者也不足二十米,这种地形给种庄稼带来了极大的妨碍,并且土质极其贫瘠,还严重漏水漏肥!

但这是在宋朝,整个开垦气氛浓烈,与江湖、与大海、与高山争田,两个村子由于人口增加,不得不陆续地将一部分坡地平整,只是离水源远,地势又高,只能种一些旱粮。

刘昌郝对比着自家耕地与别人家耕地上的庄稼,脑海闪过一个念头:“地让村子里的人种死了。”

刘梁村地广人稀,大半村民都是半耕户,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佃农。这些人对自家的地万分珍惜,种一季,甚至索性轮耕,灌溉施肥,或种红花草,各种手段养田。

租来的地也不会听你乱种,乱种可以,我可以收回来,只是刘家几代人想做好人,面子软,好说话,租户便往死里种,两季一样不少,还有套种密种,地力耗尽便要求降租子,不降租子索性不租。加上这旱情,庄稼哪里能好得起来?

不远处四叔一家在干活,刘昌郝二伯、四叔、五叔全部租了刘家的地……具体原因可能与刘昌郝祖母那一辈有关,反正刘昌郝不知道。但是两家的直系亲属,也就是丰年收租子,荒年基本上是免掉租子的,刘家还要交赋税,等于是给三家白种的,区别就是这些地名义上还是属于刘家的。

刘昌郝二妹也在做活,都十三岁大姑娘了,岂能不干活?

可此刘昌郝非彼刘昌郝,道理是懂的,这是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古代!但看到二妹那双脏兮兮的小手,刘昌郝没由来地一阵心痛。

他走过去。

“哥,汝快去桑园子看看吧。”

“二妹,看过了。”

四叔还有两个亲生的孩子,两个孩子叫二妹为大姐,叫法有点乱,但从刘昌郝祖母那一代起,因为几家不和,再也没有按各自的年龄排序,都是各叫各的。

还不明白,那就有一个名人来举例,杨六郎,在杨家杨六郎排行第六,但在杨业子女当中他排行为老大,杨家和睦所以呼为杨六郎,若是不和,各叫各的,则是杨大郎。

《杨家将呢,那别当真,否则杨文广会哭晕过去,俺老爹可是杨六郎,你们别乱编排出来一个杨宗保,俺不认识!

“哥,汝不卖桑叶吧。”

不卖桑叶,大伙就不好意思去桑园子,也就不会发生眼下过度采摘、剪伐的现象。

“二妹,汝父为何不说?”

“阿爹,汝为何不说?”

四叔站起来,叹口气:“大妞,蚕未下来。”

“管吾家何事!”

四叔不知道怎么回答,到是刘昌郝看得很开,说:“二妹,蚕未下来,吾家停掉供应桑叶,各家蚕则会饿死。吾家乃是孤儿寡母,彼时才不会管乃是谁家桑园,若有人煽风点火,可能会有村户敢来吾家哄抢。”

刘家要做善人,面子软,这没错。

刘家孤儿寡母的,也没有错。

刘梁村民风坏掉了,与刘家没半点关系。

三者合一,那就可糟糕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