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九章 期盼(2 / 2)

加入书签

为什么大棚作物往往比较高产?

露天种浇灌多了,对作物不利,浇灌少了,太阳一蒸发,马上又干掉,或者下雨,又涝掉,不能保持空气有均稳的湿度。

不仅能早上市,放在露天,天气往往或冷或热,瓜果座果时喜昼夜温差大,易于糖分结晶。但在中前期,温差太大,反不利于作物成长,放在大棚里,温度同样比较均衡。

肥料不易流失,露天施肥,日蒸雨淋,肥料也容易流失。

往往会用一些燃料来增温,燃料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利于作物生长。

最后便是能早上市或反季上市。

但只要放进大棚,口感都比较差,如各类蔬菜,往往一下锅炒,一半是菜,一半是水。甜瓜也一样,没有强烈的日夜温差,光照始终不是太足,往往多数大棚甜瓜没有露天的甜,或者打催甜素,虽甜了,吃起来味道总有些怪怪的。

刘昌郝只是用大棚育苗,对甜瓜口感没有影响,不过放在大棚里,则是大棚的种植方法。如浇灌,大棚是小气候,水分不易蒸发,一旦浇灌得多,棚内湿气重,作物就死定了。特别是甜瓜,前期要控水,因此每次浇灌不是浇,而是喷,用刘昌郝做的那几个简易喷雾剂喷施。更要注意温度的变化,特别是后期揭棚炼苗,每次揭棚的时间长短皆有讲究。

“花卉可用营养钵?”

“可,若播种繁育,多数花卉皆可以用之。然嫁接不行,其需非是营养钵,乃是基质土。”

“你去年似未用之。”

“去年来不及,牡丹基质不止肥料,就是我刚写给你的三样物事,其比石胆更难寻。”

“甜瓜全乎?”

甜瓜最好用椰糠,同样弄不到椰糠,用糠秕替代虽稍差一些,也能凑合,刘昌郝点点头。

“汝之学问,闻所未闻。”

“我去年曾言,研究种植根本之所以,世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吾之根本,便乃知其所以然。”

想想那些诗词,由不得朱三不信。诗词不是诗词,而是刘昌郝的智慧。

“产量如何?”

刘昌郝做了一个不太乐观也不太悲观的预估:“三千斤或可有之。”

“彩,彩!”朱三忽然变得期待起来,这不是三千斤普通的甜瓜,而是早上市三十多天的五色瓜,今年的四月刘昌郝可能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自己四人也会有一个不小的惊喜。

…………

“你钱又花完了?”

“大娘娘,乃是买鞭炮材料。”

“昌郝,钱也省着用,免得让你阿娘担心。”

是这个理,刘昌郝也准备以后不管自己计划有多大,在家里始终留下两三百贯钱,不过是做鞭炮的钱,周转时间快,不用太计较,刘昌郝说:“去年重阳中秋仅售出四百余贯鞭炮,我与牙人朱三郎几人预估,今年清明端午千贯左右,手中钱也足够了。”

可能会不足,但没有限制清明、端午的鞭炮非要连在一起做,可以先将清明的鞭炮送到京城,结完账,回头再做端午的鞭炮。另外,将女工的工钱压下一部分,奖励也压下来,第二批鞭炮送到京城后一道发清,经济便挪转过来。这也是原先刘昌郝在甜瓜未定植之前不想请人帮工的原因,为了经济不紧张,各方面得节约支出。

变化又打破了计划,当然,这个好的打破。

“谁知朱三郎几人替我家清明拿到一千四百余贯契单,端午亦有五百余贯,经济周转不过来,我只好继续劳烦诸家。”

“清明为何放如此多鞭炮?”沈氏不解地问,清明节不止是清明节,包括寒食节、上巳节,主要还是踏青与上坟,或者京城现在出现一个新的传统,清明上坟一起放鞭炮?

中间的原委,刘昌郝真的不好解释,反正拿到契单了,契单数量太多,不得不再向你们各家借一次钱,挪作周转资金。

沈氏不是不借钱,而是与谢四娘一样的想法,家里得留一些钱,以防万一。

既然是增加了契单,这是好事,她也就没有再追问,说:“朝廷拣兵日期已订下,清明过后便会拣兵。”

也就是过些日子,梁小乙便要去从军。

Ps:上巳节是三月三,与清明节日期不一定会吻合,如熙宁年,跑到三月十四去了。中唐以后,将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到了宋朝,清明节越来越隆重,也完全取代了上巳节的各种风俗,上巳节变得名存实亡,只有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依然十分重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