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7章 李广误期(2 / 2)

加入书签

“如此,会有多少花费?”

“前期会有花费,然账不是直接算的,边境民户增加,以及朝廷营田渐增,仅是前线,至少平时粮食可以自保,仅此,则会节约许多人力财力。”

前线有粮食,一石只需几百文钱,若是从后方调拨过来,那怕是从关中调过去的,一石也变成几贯钱了。不仅是钱,想将粮食运到前线,必然役使民夫,又给后面的百姓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且,朝廷可以出台一些律令,准许百姓与契丹人进行马、货等交易,然后置场务征税,此乃两国交易,数量庞大,仅是商税,便足以弥补赋税、堡坞的损失。”

“与敌交易,便会不畏敌,朝廷宽赋税,准其交易,冬天结集操练,自不会有怨言,且交易有马,几年后,对骑术皆不陌生。战争到来,其可自持堡坞自保,也可将其民调到各军砦中,民自然而然地化为兵,花费不多,边塞却潜强也,又可以避免安史之祸。此乃小王相公弓箭手与营田制度的加强版。”

这些刘昌郝也不想说,但宋朝前线不做改变,仅凭一个太原迁城,女真人南下时,宋朝仍不是其对手。

…………

“练军、重器甲、马复令、徙民实边?”

王安石保甲法借鉴的是秦法,刘昌郝认为不可取,那是战国年代,是特例,不能往和平安定的宋朝身上代入,还有女真人的人人为兵,人家是渔猎民族,空闲时间多,故能人人为兵。况且王安石的保甲法是朝廷不拿一文钱地去实施“人人为兵”,教头又贪婪,如何让后方的百姓能教练成一个个合格的预备兵?

唐朝是天可汗,又不可取,故能借鉴的乃是汉法。

然而沾到了兵法,刘昌郝不想有晁错的下场,点到为止,没有深说,于是赵顼听完石得一的汇报后也不太在意,问:“他一直未说梁小乙做前行的真正原因?”

“未说,臣问急了,他便说,大军切莫于路上逗留。”

“逗留?”

赵顼忽然想到刘昌郝写的李广误期。

刘昌郝这篇李广误期是夹在汉匈漠北王庭会战里写的,汉匈第三次会战,李广请求做前行。卫青受到汉武帝警告,说李广年老,命不好,不让他与单于作战,故意将他调开。

李广一怒之下,不辞而别,与赵食其合兵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遇风沙迷路,导致误期,使单于逃跑。卫青询问迷路情况,要给汉武帝上书,李广没有回答,卫青令李广受审对质,李广自杀。李广子李敢认为是卫青有意害死父亲,打伤卫青,当然,卫青也不想李广死,确实他有些责任,便替李敢隐瞒了打他的行为。然而此事却让霍去病知道了,射杀李敢,汉武帝将霍去病贬去漠北。

匈奴人因为痛恨霍去病,将病死的牛羊埋在水源中,使得水源产生许多病菌,霍去病在此处饮水,迅速染病,加上长期身体劳累,最终病死。

这一系列变故,至少是李广引发的。首先为何军中没有向导,难道卫青连向导也不给,那是不可能的,主要还是李广意气用事,不辞而别,连向导也未带,导致误期。

后来卫青对质,也未说李广必死,即便判了死刑,按照汉朝军律,也可以用金赎之,然李广再次意气用事,自杀。

李广很勇猛,射石搏虎,韩大虎也远远不及之。

但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故或大胜或大败,唐朝还有一个加强版李广,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比李广还要厉害,然而遇到了有谋略的论钦陵,立即在大非川跪了。

用此来教导梁小乙打仗时不但要勇猛,还要用脑子去打仗。至于唐朝各种李广吹,不是司马迁,而是李唐将李广追认为祖先故,更不可信。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是李广降服的匈奴?

赵顼想的不是刘昌郝的点评,而是误期。

到了敌境不大好说,然在路上,宋朝大军为什么会逗留?

这同样是有安排的,某月某日,那一部兵马到达哪一处,哪一城市征集多少粮草,哪个将士与官员敢耽搁?

“终是少年……”

“陛下,也不易。”

“确实是难得,其母病何时会愈?”

“大夫说明后年。”

“下届科举他应试乎?”

“其母病愈,必会应试,其又非是隐士。”

“岂会是隐士?”赵顼大笑,那有如此关注时政,又写出“,”的隐士?至于科举会不会中,赵顼根本就未去想,过目不忘的人,还能让科举难住?

“陛下不久又得士也。”石得一恭贺道。

ps:苟利这句为何和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