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0章 自投罗网的敌方暗探(2 / 2)

加入书签

以下正在修改,请忽略

长沙历史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考古判断,在距今15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

殷商之世,长沙属扬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

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属楚国黔中郡。19

秦设长沙郡,为秦初全国三十六郡之一,长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权的行政区划,郡治湘县。20

西汉置长沙国,治临湘县,辖临湘、罗、连道、益阳、下隽、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县。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长沙国为填蛮郡,改临湘县为抚睦县。

东汉复置长沙郡,改抚睦县为临湘县,仍为郡治,上隶荆州。辖临湘、攸、茶陵、安成、酃、湘南侯国、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容陵、醴陵13县。21

三国时期属东吴。

吴晋南朝,临湘县析出湘西县,临湘县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荆、江二州置。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废州郡,行州县二级制,长沙郡改潭州,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临湘县省湘西县改称长沙县,为潭州州治大业三年隋一度改潭州为长沙郡。

唐武德三年入唐版图;贞观元年设十道,潭州天宝元年即742年,潭州改为长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758年1月19日复改为潭州属江南道,辖长沙、衡山、醴陵武德四年分长沙县立、湘乡武德四年析衡山县置、益阳、新康武德四年析益阳设,七年又并入益阳等6县。开元二十一年分十五道,潭州属江南西道。

马王堆汉墓物

马王堆汉墓物

后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927年7月18日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长沙为楚国都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南唐边镐陷长沙,湖南政治中心移至朗州常德。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二月,入宋版图,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潭州为荆湖南路路治。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分长沙县5乡及湘潭县2乡设善化县,与长沙县同附廓,潭州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潭、湘乡、益阳、安化、湘阴、醴陵、茶陵、攸县等12县,直至民初,长沙城为路、州及长善二县治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1276年1月18日,长沙入元版图,设安抚司。十四年设潭州行省,十八年二月初九1281年2月28日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历二年三月初九1329年4月8日,宗以“潜邸所幸”,改潭州路为天临路,辖长沙、善化、衡山、宁乡、安化5县,醴陵、浏阳、攸、湘乡、湘潭、益阳、湘阴7州,长沙、善化两县依郭。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吴王朱元璋甲辰年九月二十四日1364年10月19日徐达领兵至潭州,改天临路为潭州府。20

洪武五年六月,潭州府更名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洪武十年省入长沙,十三年五月复置、湘阴、湘潭、浏阳洪武二年降为县、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安化11县及茶陵州,府城依旧设于长沙、善化两县,上隶湖广布政使司。21

清顺治四年四月初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领兵入长沙,长沙纳入清版图,沿明制设长沙府,上隶湖广,仍辖12州县。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长沙府上有盐法长宝道。乾隆时长沙府城不仅为巡抚治,亦为布政、提学、提法三司,巡警、劝业、盐法、长宝四道治所。20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2张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并县归府,长沙、善化二县合并为长沙府直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9月,改定旧长沙府附廓首县裁府改县,长沙府直辖地改为长沙县。

民国三年1914年6月2日,湖南划为四道,长沙县属湘江道即原长宝道,1916年裁撤武陵道,其中11县划归湘江道。1914年废都甲设乡镇,长沙县辖7乡11镇。

民国九年1920年,长沙设市政厅,年底设市政公所。省会警察厅设东、南、西、北、外东、外南、外北、商埠8个警察署区。当年废除“道”,县直属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