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章江城好少年

江城南安区的南乡里小区,是个普通的低端小区,也是这片区域比较特殊的地方。

俗话说东富西贵南贫北贱,这句话放到江城也适用。南安区,一直是这座城市发展比较滞后的区域,而南乡里以南这一片,曾经是江城郊区的大农村。

虽然生活条件不算优越,但这里土地肥沃,村民自给自足,年轻一代大多进了城里工作、生活,仍在这里生活的老一辈,都还算热情、朴实。

赶上了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列车,南乡里一带在几年前被纳入了南安区,这一片的宅基地与农田也大多被政府征收,随后出让给了新加坡的一家财团建立高档生态度假村。

这一举既改善了周边的环境,又抬高了附近的地价、房价。

最幸运的便是这一带的村民,拿到了补偿金与附近的安置房,一下子全员奔小康。少数人低价卖了房子去城里生活了,更多的人抱着故土难离的想法,留了下来。

南乡里小区便是这一片的安置房,虽然小区建设得不算多好,但住在这里的人,都是拆迁户,不说大富大贵,也足够衣食无忧地过完下半生。

可安心住下去的也大多是老一辈,年轻人多半拿着家里得到的补偿款去城里安家,即便大部分人只付得起首付款,身上需要背着房贷生活,他们也觉得城里比郊区要好。

这其中唯一的异类,是南乡里这一带曾经最优秀的孩子,他叫楼冬月。

南安区的教育水平一向是江城倒数中的倒数,这也是必然,好的教育资源向来集中在主城区,被城里人称为郊区甚至是大农村的南安区自然沾不上什么光,再加上南乡里这一带的居民大多务农为生,综合素质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赶不上城里,这一带的孩子向来学习差劲的很。

楼冬月,是那几年里唯一的例外,他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村民们四下闲聊的时候,都说老楼家是出完歹竹出好笋,楼冬月便是那颗好笋。

楼家是南乡里的老土著,楼冬月的爷爷退休前是这一带的村支书,会经营也有手腕,给自家弄了大片宅基地和农田,唯一的缺点便是子嗣上艰难,年近四十才将将有了自己的独子,也就是楼冬月的父亲——楼平安。

楼平安从小被老书记捧在手心里长大,成年后虽然没成为偷鸡摸狗的不法分子,却也是个游手好闲的无业青年。

老书记对儿子没有过多的期望,唯一的要求都浓缩在了楼平安的名字里,惟愿他平安一生。

楼平安二十出头的时候,在村里玩腻了,便时常去市里,后来市里也玩腻了,便开始出省旅游,那时候交通还不够发达,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居住地的周边打转,旅游是有钱人的玩意儿,老书记不怕花钱,就怕儿子在外出什么意外,但却拗不过在家待得无聊透顶的楼平安。

他开始隔三差五地往外跑,每次时间不长,总能高高兴兴地回来,告诉苦盼他归来的老父亲又在哪里认识了新的朋友,老书记多少有些欣慰,儿子虽没什么大出息,却一向与人为善,有他庇佑,安稳地过完这辈子总归没什么大问题。

等楼平安年纪差不多了,他又开始愁儿子的姻缘,用心在附近几个村物色了好几个不错的姑娘,正准备等儿子玩回来后就让他去相看,相中哪个便娶哪个,尽早成个家,也好叫他放心,万万没想到的是,从某沿海大省风尘仆仆归来的楼平安,却带回了一个漂亮的姑娘。

那姑娘姓施,叫施小云,是当地捕鱼大户家的小女儿,家境富裕,看多了琼瑶、亦舒之流的台湾言情小说,向往爱情,不知怎么的就跟前去旅游的楼平安看对了眼,两人一见钟情。

那时民风保守,施家不同意女儿远嫁,爱火燃得正旺的两人竟然就这样私奔了,楼平安将施小云带回了家,告诉父亲两人要结婚。

老书记气了个倒仰,那时候江城的民风也淳朴的很,更何况是农村,他也不希望自己的独子取一个不知根底的外来女,可女孩儿都已经带回来了,看两人这你侬我侬的样子,指不定孙子都已经有了,他还能怎样,最后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他为儿子办了场盛大的婚礼,一年后,楼冬月出生了。

刚刚退休的老书记高兴坏了,决定好好教养长孙,此时楼家却起了不小的波折,施小云为了爱情背井离乡,等孩子都生了,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却不免思念起父母亲人来,她辗转联系到了家里,想要取得家人的谅解,却没想到父母在电话那头冰冷地回绝了,并称她是家族的耻辱,从此他们不认有她这个女儿。

这次谈话失败后,施小云在家里痛哭了一场,过了两天打算再跟父母聊聊,家人却从此拒接她的电话。

被父母和兄姐捧在手心长大的施小云有些后悔了,她想让楼平安陪她一起回去负荆请罪,却遭到了丈夫的拒绝。

施家人看不上楼平安,当初便对他百般挑剔,并不友好,从小被宠大的楼平安哪受过这样的气,再加上他看见施家连亲生女儿都不肯认,更觉得这家人奇葩的很,便不愿跟施小云回去受罪。

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随后在家里便时常争执,难有个安宁的时候。施小云因为哺乳期情绪过于激动而没了奶水,小小的楼冬月只能另觅口粮,老书记听说羊奶好,特地托人买了只羊回来,但从小喝羊奶和米汤长大的楼冬月仍是没有村里同龄的孩子们体质好。

老书记将这怪罪在了儿媳妇不懂事上,却也怕两人真离了婚,越发混不吝的儿子很难再找对象,即使找到了,一个后妈,也很难会对自家乖孙好,因此仍是劝和不劝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