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垂拱四年春二月,太后力排众议,将乾元拆了,就地建造明堂。

现下六个月过去了,长宽各二十七丈的方台拔地而起,中心周四丈的通天柱已经建成,高耸入云。

工匠们不分昼夜劳作,要赶在十二月前完工。

婉儿和萧明德站在长生殿廊下,遥遥看着。

太后在花房,亲手侍弄着伽毗国敬献的紫色郁金香。太平公主陪侍在旁。

“明堂这事,朝堂上那些老家伙们还在吵吵吗?”萧明德倚着栏杆道。

“何曾停歇过。每个月都有,还顺带弹劾薛怀义。”婉儿答道。

“那薛怀义不是忙着修《大云经疏》吗?”

“是啊,可是人不大安分,总是来求见太后。太后闲时就听听他插科打诨,不得闲就给他一份差事,省得在宫里乱晃。至于《大云经疏》,上月法朗法师觐见,太后看了几卷,又让他们继续修。”

“太后这要求也忒高。”萧明德咋舌。这《大云经疏》来来回回地都快修了两年。

“佛门虽然与朝廷修好,但只注解经书意义不大,《大云经》北凉时就已译过了,如今重修总得因时就势,多点新意。”

萧明德点点头。婉儿便转了话题,“公主近日可好?”

“好,哪有不好的。”萧明德拉长了语调。

“怎么?听起来像是反话。”

萧明德笑了笑,“公主平日不就那样,三五日总要宴饮一回,就爱热闹,门下食客越来越多,真正有才的又少,平日没的就是逗公主开心。只是。。。。”

“只是如何?”

萧明德蹙眉道,“近日驸马倒是挺忙的,好几日总不见他,公主也不召幸。”

婉儿道,“许是驸马公务在身。不过公主如今已有身孕,也该劝着她些,少操劳。”

“我哪里劝得动,公主兴头上来,只怕太后都没法子。待公主显怀之后可能能消停点。”萧明德笑道。

婉儿笑笑没答言,她倒是挺喜欢看见公主的,公主一来,压抑的长生殿好似都鲜活了起来。

“婉儿,你知道吗?琼华已有了女儿,五月生的,月初办满月酒我还去看了一回,足月,胖嘟嘟的,可好玩了。”

婉儿闻言一愣,已有很久没听到过这个名字了。

“听说琼华给她取了个小字,也叫婉儿。我还笑她狭促,这不是占你便宜吗?”

婉儿勉力牵起嘴角,“孩子健康就好。”

萧明德又絮絮叨叨跟她说了许多,婉儿只听着,却不知她在说些什么。

少顷,太平扶着太后从花房里出来,两人急忙迎上去。

送走太平公主后,太后瞧见她手里的绢袋便问道,“拿着什么?”

婉儿回神道,“回禀太后,是明德前日得的卫夫人《和南帖》,是前朝摹本。”说罢,打开绢袋,将法帖呈给太后。

“你最喜欢卫夫人,明德给你搜罗了不少法帖吧。”太后一边打开法帖,一边道。

“也不独是法帖,去岁还送了几本古籍善本,太后您还看了呢。”

二人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内殿。太后更了衣,稍事歇息。坐在案前看着已经整理好的奏表。裴灵安在旁打扇,抬眼就看见婉儿坐在下首愣神。

夜里清辉满地,长生殿静悄悄地,婉儿躺在榻上却辗转难眠。手中捏着绢帕,那上面的半阙诗像是在嘲讽她。心里空落落的,隐隐作痛。

她起身走到窗前,看着远处夜色中的殿阁重檐。在那后面的东都里,有琼华的一处小小院落,有她的夫君,有她的女儿,旁人从此称呼她为柳家大娘子。

这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结局。不是吗?

再过几年,或许自己也会忘了她,宫人们也不会知道从前有个太后颇为倚重的崔舍人。

婉儿将素绢铺在窗前,就着烛光,写下些残句。

零落不成诗。

次日一早,裴灵安看她眼底淡淡的青色,挑了挑眉道。“昨晚又做贼去了?”

婉儿避而不答,眼底的粉又扑厚了几层。

“明德又跟你说什么了?”

“没什么。说了几句公主的事。”

裴灵安轻笑,“公主才不会让你夜不能寐。琼华生了个女儿,我都知道了。”

婉儿闻言一愣,看向她。“你早知道?”

“也不早吧,京中贵人就那几家,这些消息传来传去的,一两个月也就都知道了。”裴灵安耸耸肩道。

婉儿没有答言,只起身走向门外,“快走吧,太后该起身了。”

裴灵安见状摇摇头,快步跟上她。

又三日后,八月壬寅,博州刺史、琅邪王冲据博州起兵,太后当即命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为行军总管讨之。庚戌,冲父豫州刺史、越王贞又举兵于豫州,与冲相应。命内史岑长倩、凤阁侍郎张光辅、左监门大将军鞠崇裕率兵讨之。

九月丙寅,鞠崇裕阵前斩琅琊王李贞、其父越王李冲及副将参军等人,传首神都。

太后冷眼看着堂下七个人头,命将所有涉案人等由刑部、大理寺从速审理,量刑定罪。

散朝后,皇帝当即揣着奏本到长生殿觐见。他久居深宫,实在不想与这些反贼扯上关系。

太后见到他,心里的火气稍减了些。皇帝的秉性她还是清楚的。

太后扶着他的手走到殿前,“已经有御史参奏,韩王、鲁王、韩王子黄国公、鲁王子范阳王、霍王及子江都王、故虢王子东莞公与琅琊王共谋。这一次不得不大开杀戒了。”

皇帝垂眸道,“这些人心怀不轨,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实则想要离间儿臣与阿娘的母子之情,霍乱朝纲社稷,对他们绝不能手软。”

太后看向他,“你真这么想?”

皇帝抬眼,直视她的目光,“越王贞好武,又信奸谗,这几年他属下杜正泽、周勇等直臣相继被贬退,无异于自毁长城,又纵容僮仆欺侮所部官民。越王起兵当日,韩王、鲁王、霍王迟迟不肯起兵相应,他们这一战注定成不了什么气候。”

“那你失望吗?”

皇帝平静道,“儿臣只为百姓苦。汉时吕后临朝,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他们不该用这样的借口反对您。”

太后看着他缓缓道,“吕后大封诸吕,把持朝政,毒杀赵王如意,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惠帝仁弱,不满母亲所为,弃理朝政,而后殇。”

皇帝闻言,跪在她脚下,“儿臣无能,于朝堂未有丝毫建树,辜负阿娘和阿耶的教诲,实在羞愧难当。”

太后躬身扶起他。“你长大了,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今宫里剩你一个独苗,若他们把你变成阿娘的敌人。。。。”

皇帝紧握住她的手,忽而打断她道,“阿娘放心,儿不会那样糊涂。”

太后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良久方道,“外戚乱朝,这才是他们恐惧的地方。吕后病重之时,诸吕可是有不臣之心。”

婉儿在旁道,“吕后侄子吕禄统领北军, 吕产统领南军,掌管君主宿卫,若起事倒是十分便宜。”

“他们怕朕走上吕后的老路子。”太后背着手看着远处已初现雏形的明堂。“可是这条路,朕不得不走。”

“你说,我与旦儿,也会走到这个结局吗?”

这个问题不好答。婉儿想了想方道,“太后您经营朝堂数十年,非吕后可比。且圣上仁孝,却是不弱。婉儿觉得太后不必担忧。”

太后沉吟良久,只是一声长叹。

翌日刚下朝,太后换了常服尚未坐稳,便见裴灵安捧着奏本匆匆走了进来。

“太后,秋官侍郎陈务本急奏,请太后示下。”

太后接过奏表,随口问道,“何事?方才怎么不在大殿上说?”

裴灵安低声道,“琅邪王冲起兵,河东县侯、济州刺史薛顗与琅琊王冲过从甚密,琅琊王曾与其密信,约定起兵。薛顗答应与驸马薛绍以所部庸、调(就是税收)作兵募士,且应之。琅琊王冲败,杀王府都吏以灭口。另有小吏为活命,泄露此事。刑部请太后下旨捉拿河东县侯、济州刺史薛顗,驸马都尉、左千牛卫将军薛绍查办。另有本奏太平公主恐为同谋。”

婉儿闻言不由得一惊。糟糕,萧明德怕是有难。

太后看完奏表,登时拍案而起,“孽障!速召公主来见我!”

婉儿即刻起身道,“太后,婉儿去请公主。”

“不,你拟旨,着刑部、大理寺严加查办。”

婉儿闻言只得又坐在案前,忽又闻太后道,“你亲自送去给陈务本,着刑部从速审理,查明案情,不得牵涉无辜。”

“是。”

“灵安,你速去公主府。”

裴灵安领命,急忙带着人出宫。

太后恼怒地在殿中踱步,“简直混账!朕和先帝何曾薄待过薛家,看在城阳公主的份上,那薛顗年纪轻轻便封了县候。薛绍,朕将太平嫁给他,可他做了些什么?身无军功,却做了左千牛卫将军,还有什么不知足!”

“混账!”太后越说越气,抬脚踹翻了矮几,矮几上的茶盏、奏表、笔墨滚了满地。

宫人登时跪了一地。“请太后息怒。”

婉儿身子一抖,快速拟好旨,呈到太后眼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