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五,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1(1 / 1)

加入书签

霍特街弥撒大会之后过了几天,在印度那格浦尔附近的一座卫理会传教士学校里,一阵低沉的吼声刺破了清晨的宁静。一位老师冲出学校门外一探究竟,在校门旁边的棚屋里,他看到自己的同工詹姆斯.劳森(James Lawson)正在止不住地大喊大叫,鼓掌跺脚。如此肆无忌惮的欢乐令这位老师心慌意乱,几乎就好比劳森做出了他十分恐惧的暴力行径一样。他印象当中的劳森历来是一个理性压倒一切的人——劳森四岁那年就戴上了眼镜,平时言谈举止一板一眼,喜怒不形于色。可是现在,即便在西奥波利斯破门而入之后劳森依然还在手舞足蹈。面对同工的询问,极度亢奋的劳森说不出一句囫囵话,只能用手指着《那格浦尔时报上的一篇文章,上面讲的是美国某小城里的上千名黑人拒绝乘坐实行种族隔离的公交车。

“终于开始了!”劳森哭叫道。非暴力运动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他曾经为了推行这项事业而被捕入狱。他之所以穿越半个世界来到印度,就是为了在非暴力运动的起源地求取真经。来到印度之后他却失望地发现,自从甘地遇害身亡之后,甘地主义就消解在了权力政治与口舌之争当中。可是圣雄的遗志如今居然在美国本土爆发了出来,就在自己位于俄亥俄州的故乡以南六七百英里的地方,如此讽刺的新闻实在令劳森情难自已。他立刻就意识到自己必须仔细研究一番马丁.路德.金这个人——按照《那格浦尔时报的描述,金与他同岁,种族相同,而且还是同行。

回到蒙哥马利,深居简出的图馆员朱丽叶特.摩根一连几天都在端详着空荡荡的公交车,然后就给《广告报写了一封公开信。“自从在第一次马恩河会战期间运送士兵以来,出租车还从没有像上周的蒙哥马利那样得到如此向善的利用,”她写道。“众多黑人公民正在搭乘出租车或者步行穿越克洛弗代尔核心地区前往莫比尔路,不过激励他们这样作为的精神更贴近甘地的主张,而不是拯救了巴黎的‘出租车大军’。”摩根声称,抵制运动的参与者们“不仅吸取了甘地的教诲,也从美国土生土长的哲人梭罗那里获得了指引,而且正是梭罗影响了甘地。”她建议白人公民们读一读埃德蒙.伯克的《论与美洲的和解,并且警告他们要避免“法利赛人式的热情”。在公开信的结尾她这样总结道:“人们难免觉得这几天的蒙哥马利正在创造历史篇章,而且是蒙哥马利建市以来最重要的篇章。”

甚至就连那些一贯钦佩她的渊博学识的白人也觉得最后这句话表明她的脑筋不太清楚。不过就是一帮黑人女佣改换了惯用的交通方式而已,怎么会有神智健全的人认为这点小事居然会比蒙哥马利的整个辉煌历史更重要呢?摩根的公开信为她招来了白人青年的长期骚扰,他们向她家的窗户扔石头,在街头辱骂她,还在图馆里捉弄她。摩根本来就是个性情极其敏感的人,这个弱点逗引得霸凌者们越发变本加厉。一年多一点之后人们将会在她家里发现她的遗体,死因是中毒,显然是自杀。白人公民理事会强调她的自杀缘由是情感脆弱,或者声称她有精神问题。黑人则认定她死于迫害,遭到迫害的原因就是“马恩河战役”公开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